ABOUT
  • 电 话:029-84277356
  • 邮 箱:xyyfyyb@163.com
  • 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西路48号
综合新闻

【叙事护理】在“千呼万唤”中,打赢“翻身仗”

作者:任彩丽(神经外二科)   |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11   |   所属分类:综合新闻   |   点击次数:616

微信图片_20250414110303.png

时针悄然划过零点的刻度,上一班的医护卸去疲惫迈着轻松的步伐离去,我和同伴们则打起精神开启了新的一天守护。今天的高危观察室异常安静,监护仪的绿波似萤火轻颤,氧气瓶内咕嘟的水泡舞动生命的细语,一台台呼吸机庄严肃穆地排列着等待调遣。观察室的患者们虽然脸色还带着苍白,但呼吸均匀而平稳,让人感到安心。

“铃铃铃……”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。马媛推开高危观察室的门:“老师,来个病人,脑出血,昏迷”。

不一会儿急诊科便将患者送上来了。陪着来的大叔一口浓重的东北腔,语无伦次地表达着,“医生,咋整呀,我老伴她,她突然就坐不住了,往下出溜,我再扶还是坐不住,看着脸色不对,我就赶紧叫120”。

王茂林医生拍拍大叔的肩膀,“您别着急,您老伴脑出血了,我已看过片子,出血量有点大,需要手术,家里还有其他什么人?”

“儿子,我儿子”,大叔抖着手拨通了儿子电话,“你妈脑出血,到医院了,要手术你快过来!”

大叔太紧张了,说不清医院的地址。王医生接过电话详细告诉对方地址后又叮咛道:“你先别着急,尽快手术预后会比较理想,我们先做术前准备,你打车过来了我们再详细交代病情”。

王医生拉出一把椅子,让大叔坐在他旁边,指着CT片子给大叔讲解:“人的大脑就像核桃仁一样分左脑和右脑,您老伴这左边大片发白的地方都是出血,压迫了神经,所以她右边胳膊腿是动不了的,我们在左边额顶部打个孔,把里面的血吸引出来,您老伴就没有生命危险了”。

大叔听完医生的解释,点点头表示理解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4110306.jpg

手术顺利结束,患者也被安全送回高危观察室。我把家属带到等候区,打开床位对应的柜子,告诉他:“大叔,这个柜子可以给您放些不贵重的东西,您把钥匙拿好。”“王医生刚也说了,我们里面24小时有人看着呢,您赶紧去休息吧,天亮了还要做CT,到时候您过来就行,病人再有什么事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您。”我接着叮嘱道。

“我这能回去?”大叔有些不解。“是的,阿姨麻醉醒来得等4到6小时后了,到检查的时候我们给您打电话,顺便您也可以看看阿姨,你们就放心休息去吧”。

随着颅内淤血的清除,阿姨很快脱离了呼吸机,左边增大的瞳孔也恢复了正常,有了对光反应。可是并发的脑水肿和肺部感染,使她迟迟不能摆脱昏迷。肺部感染致使大脑缺氧会加重脑水肿,脑水肿又会加重病情,这样的恶性循环成了医护们面临着的一个棘手问题。

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缓解低氧血症,需要俯卧位通气。这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工作,需要4至5名护士共同协作,将平卧位的患者180度翻转为俯卧位,还要注意保护患者戴的无创呼吸机,各种导管及各种导线。我们利用交接班的时机每天两次给阿姨进行俯卧位通气,大家齐心协力,帮助阿姨完成一场场的“翻身仗”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4110309.jpg

叔叔说阿姨是他家的“一把手”,性格好强。果然,护士吸痰时她从来都是牙关紧闭,根本不配合,若勉强进行吸痰,不仅容易造成口腔或鼻腔粘膜损伤,还可能导致血压飙升,颅内再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。我们配合着使用化痰药物及雾化吸入,也会在为阿姨翻身时,耐心地人工叩背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阿姨的痰液逐渐减少,血氧饱和度越来越好,原本紧闭的双眼也缓缓睁开。

阿姨的每一点进步,都是对等候在外的大叔的极大安慰。“大叔,阿姨的指脉氧现在稳定了,痰也少了,现在吸氧就可以了,我们得赶紧让阿姨醒过来”。

“哎呀,太好了,我孙女还念叨着她奶奶,啥时候能让她看一下呀”。

“您可以录一些孙女想对奶奶说的话或视频,我们帮您传递家人的关心,阿姨听到家人的呼唤会醒来得更快呢”。

在和大叔的交流中,我们了解到阿姨擅长做炒面,他们夫妇俩此前是以卖家乡特色炒面为生。这些信息成为了我们唤醒阿姨的“秘密武器”。每天早晨,我们来到阿姨床前轻声呼唤:“阿姨,醒来了,该做炒面了”。中午阳光正好时拉开窗帘,让温暖的阳光洒在阿姨身上,“快醒来看你孙女儿了”。

循环播放的视频中,小孙女稚嫩的声音:“奶奶,你啥时候回来呀,我想你了,我都会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了,别人给我钱我再也不会找错钱啦,你快回来吧,回来我帮你收钱”;儿子中气十足的声音:“妈,咱的面摊在等你呢,妞妞上学还等你接送呢,你快醒来了”;老伴浑厚的声音:“咱家的一把手,快醒来了,该炒面了,大家伙儿都等着呢”。

一遍又一遍的呼唤,阿姨开始有了回应,她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,终于可以转出监护室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4110315.jpg

随着神经功能的恢复,肢体的感觉也在恢复。现在稍有不适,阿姨就会用各种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表达她的喜怒。曾经一直做的肘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阿姨再也不很好地配合。她开始拽导线,发出特别生气的喉音,在病床上拧过来拧过去,把床档摇来摇去。

大叔忧心忡忡地问:“护士,这咋整啊,她不配合,啥时候才能完全清醒啊?”

“大叔您别着急,我们一起想办法,阿姨平时还有其他喜好吗?比如手机上平时喜欢看啥?”我安慰着大叔。

“她是达斡尔族,她老家人来说话我也听不懂,她平时看的也叽哩哇啦的听不懂也没注意”。身为汉民的大叔虽然和阿姨生活了半辈子,却也没能学会对方的语言。但是他直爽的话语,又给了我一些启示。

我特地找了一些达斡尔民族音乐,每次做促醒治疗时,都会跟阿姨说:“你来自鹰一样的民族,你特别勇敢,促醒治疗会让你恢复得更快,这个微微麻的电刺激你一定能承受,等你好了我还想尝尝您的炒面。”当音乐的旋律响起,阿姨的脸上露出少有的祥和,安静地配合着促醒治疗。

阿姨的状况越来越好,可以锻炼进食与下床坐立了。我指导大叔买了橙子、柠檬、火龙果等颜色鲜艳的水果,通过视觉刺激阿姨的食欲,用橙子皮独特的香味刺激她的嗅觉,用棉签沾着柠檬汁、橘子汁或火龙果汁刺激味蕾,用多维度的刺激锻炼阿姨的吞咽功能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4110318.png

有一天,大叔兴奋地把我叫到病室,“任护士,任护士,你快过来,你看,你阿姨伸舌头舔嘴唇的橘子汁!”我一看就是有了伸舌的动作,特别高兴,“这下可以给喂一点水试试了,不呛咳了就可以慢慢用像酸奶这类粘稠的流食经口进食了”。

我试着给阿姨喂了5mL的水,她很顺利地咽了下去,再增加到10mL,又顺利咽下去了。“大叔,下午您准备的流食一定要稠得像酸奶一样,我下班了等着看看阿姨的进食情况。”“好嘞,下午饭准备好了我找你”。

5点,大叔把饭带来了。我们一起试着给阿姨喂食,一口,两口,三口……很快半小碗流食就吃完了。因为左侧面瘫,食物容易残留在左边,我教阿姨鼓腮帮子,做咕噜咕噜空漱口的动作。虽然阿姨做的还不是很到位,但意思完全领悟了。

能自己进食,阿姨体力越来越好,终于迎来了第一次下床锻炼。我指导大叔轮椅斜放在患者健侧床边,打好刹车,让阿姨用灵便的一侧上臂搂着大叔的脖子,同侧腿落地为重心,转身一下坐在轮椅上。卧床二十多天的阿姨,终于下床了。大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4110322.jpg

阿姨出院的那天,大叔给她穿戴整齐,戴一顶黑色蕾丝花边帽,早早地坐在轮椅上等着儿子来接。“阿姨,您可以出院回家了,高兴不高兴?”听到我这样问,阿姨笑得合不拢嘴。虽然左侧脸颊和眼角歪斜到一边,但这种别样的不对称美却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悦,成为我眼中最美的笑容。

阿姨示意我到她身边,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给我比了一个V字。这胜利的手势是对这二十多天来我们共同奋战成果的肯定。我把阿姨上衣的拉链拉下一部分,把她不便的右上肢放在拉开的衣服中间,告诉她:“这样预防肩关节重力性脱位,您回家了可以拿个三角巾,把胳膊悬空固定,神经功能的康复黄金期3至6个月,阿姨一定要加油哦。”

挥手再见的同时,我心里默默祝福阿姨早日康复,早日回归家庭,回归社会。虽然护理过程中,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,但每一次的挑战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。我们始终秉持着尊重、理解、耐心和真诚的态度,努力融入阿姨的文化背景,为她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。这温暖守护,不仅在医院里传递,更会在我们心中延续,直至阿姨康复出院,走向新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