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- 电 话:029-84277356
- 邮 箱:xyyfyyb@163.com
- 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西路48号
美小护说科普丨步履安“健”,筑牢跌倒防线
前言不久前,全科医学科收治了一位85岁的老奶奶,原本她平日生活完全能自理,可是在半年前半夜如厕时被拖鞋绊倒,当时就感觉右侧髋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,送医后被诊断为“股骨颈骨折”。因为奶奶高龄并且有基础疾病不建议手术,故以保守治疗为主。这次住院是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老奶奶发生了肺部感染。
“应该在房间装个小夜灯。”“家里环境还是有很多隐患的。”“跌倒前她说腿没力气,我们没当回事”……老奶奶家属在和医生沟通时懊悔不已。而这样的场景,其实在医院并不鲜见。
数据显示: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,每年约有4000万以上发生至少1次跌倒(占该人群28%-35%),其中约10%-20%导致严重伤害。80岁以上高龄老人跌倒发生率高达50%,农村地区(34.7%)显著高于城市(28.5%)。
全科医学科护士友情提示:跌倒不是“意外”,而是可以预防的!
跌倒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
01直接伤害
髋部骨折被称为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,20%患者1年内死亡;颅脑损伤可能遗留瘫痪、失语等后遗症。
02隐性代价
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、静脉血栓、压力性损伤;因恐惧再次跌倒,50%老人会主动减少活动,加速肌肉萎缩,形成恶性循环。
跌倒发生的三大主因
生理因素
肌少症(50岁以上肌肉量每年减少1%-2%)
视力下降(老年性黄斑病变、白内障等)
平衡功能减退(前庭功能障碍发生率超40%)
环境因素
家中跌倒高危区域:浴室、卧室、楼梯/过道。
行为与药物因素
夜间起床未开灯
服用镇静类药物后立即活动等
跌倒后如何科学处理?
01现场急救“三不要”
不要立即扶起(先判断意识、有无骨折);
不要揉搓肿痛部位;
不要给神志不清者喂水喂药。
02正确操作
若意识清醒且无剧痛:缓慢扶至座椅,检查伤情;
若疑似骨折:用硬板固定患肢,拨打120;
头部着地者:即使无症状,也需送医排查颅内出血。
揪出家中“隐形陷阱”——防跌倒改造
照明:床边、走廊安装感应夜灯、地灯,开关高度距地面80-120cm;
地面:移除地毯、电线等障碍物,卫生间铺防滑垫;
扶手:马桶旁安装L型扶手(距地面70-75cm),淋浴区配置折叠凳;
家具:沙发、床垫高度与膝盖齐平(约45-50cm),避免使用带滑轮的椅子,地面多余的线整理整齐,排查跌倒隐患。
预防跌倒还需要注意哪些?
01营养干预
每日补充钙800mg+维生素D 800IU(相当于喝500ml牛奶+晒太阳20分钟)
02心理支持
鼓励老人使用拐杖/助行器,告知“这不是衰老的标志,而是智慧的自我。”
强身健体是最好的“防跌铠甲”
原地活动类
踮脚运动:自然站立,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可扶着墙壁或桌子保持平衡,缓慢抬起脚跟,尽量向上踮起,将身体重心上移,保持3-5秒后缓慢放下,重复进行20-30次为一组,每天做3-4组。
膝关节屈伸:坐在椅子上,双腿自然下垂,缓慢抬起小腿,使膝关节伸直,保持3-5秒,然后缓慢放下,双腿交替进行,每组20-30次,每天3-4组。
转腰运动:站立位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双手叉腰,缓慢地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腰部,幅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宜,每个方向转动10-15圈为一组,每天做3-4组。
慢走类
室内慢走:在室内较为宽敞、没有障碍物的地方,如客厅,以较慢的速度来回行走,每次走10-15分钟,每天2-3次。行走时要保持抬头挺胸,手臂自然摆动。
室外散步:选择公园、小区等平坦安全的地方进行散步,速度以每分钟60-70步左右为宜,每次散步20-30分钟,每天1-2次。
预防跌倒是一场需要全家参与的“健康保卫战”,愿每位老人都能步履安“健”,安享晚年!